摘要:不少人对缅北充满着向往,但真正的缅北其实是诈骗窝,在近期曝光的黑平台案例中,大多数黑平台的诈骗犯就潜藏在缅北。
这些诈骗犯中大部分是国人,在国内通过中介非法招募,并偷越边境至缅北实施诈骗,现在已成为社会毒瘤。为了打击这批犯罪人员。前段时间,各地陆续开始警告这些非法滞留缅北的华人尽快回国!有些地方更是下达最后通牒:不回国就注销户籍。
若拒不回国,一律注销户籍!
江西瑞昌市公安局6月4日发布关于依法注销第一批失踪人员户籍的公告,全文如下:
对6月30日前滞留缅北窝点拒不返回人员,将采取“十个一律”惩戒措施!
除了江西瑞昌之外,其他各省也陆续发出严重警告,就连人民日报、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,都接连报道了相关新闻。可见国内警方的决心。
坚决落实惩戒措施
为了落实惩戒措施,各地执行力度也在加强,除了注销户籍之外,官员挨家挨户核查、做工作。从各地整理的名单上看,此次披露的外逃诈骗犯约2万多人,其中有些省份人数高达3千多人。
在这份名单中,对于拒不履行的顽固分子,执法人员不仅会将其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户籍地址,全部公之于众,还会在门口喷涂标志,予以警示。
边境万人长队
在这些官方政策出台后,6月初,中缅口岸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长龙,大批人拖着行李,排队等候入境中国,足有数万之众,一眼看不到边。缅北的各种群里,有人在疯狂抛售店铺,有人亏40万转手超市回国。
在边境多个口岸,滞留者每天都会打听,最近放号排队的时间。基本上当天排队,要到第二天才能走。
一名此前滞留缅北的网友分享了自己回国的经过:“首先,在缅甸当地政府排队拿号,最好凌晨3-4点就去,越早越好!在缅甸方隔离点隔离3天并做两次核酸检测后,可以拿到核酸检测报告。入境国内后,要在口岸附近隔离21天,对非法出入境人员还要罚款……” 缅北真面目
真实缅北,其实是10万诈骗犯聚集区。早在2016年,就有媒体报道,这两类犯罪每年从中国抽走的资金超过万亿。虽然数据无法考证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近几年资金损失的数额绝对是有增无减。
这些诈骗案破案率极低。一方面由于跨国办案让国内警方束手束脚,另一方面,缅甸由于军阀割据政治混乱,为了牟利甚至会纵容诈骗业,为其提供保护,并收取一定费用,让办案难度再度加大。
而偷越到缅北的这些诈骗人员,等来的也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,在军方的帮助之下,骗子拳打脚踢是常事,如若逃跑则会被军方带走,后果不堪设想,能保住小命已是幸运。
总结
在这些惩戒措施的实施之下,相信缅北的骗子将大幅度减少,但投资者仍不可掉以轻心,还有不少顽固分子在缅北作恶,因此投资者在做外汇投资交易时,一定要审核好平台资质,不要被这些黑平台蒙骗了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
近日,一名44岁的工程师因参与两个WhatsApp投资群组宣传的“高回报”项目,最终被骗走57万1100令吉积蓄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一事件再次警示外汇投资者,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,必须警惕潜在的投资骗局,并加强对正规渠道和合法平台的了解。
近期,西班牙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(AI)进行外汇投资诈骗的案件,逮捕了六名嫌疑人。该团伙利用AI生成深度伪造广告,冒充知名人士推荐投资产品,诱骗全球208名受害者,诈骗金额高达2000万欧元(约2090万美元)。
近期,马来西亚麻坡一名45岁的经理在社交媒体上遭遇投资诈骗,损失超过65万林吉特(约合14万美元)。这起案件再次突显了社交媒体投资骗局的风险,提醒投资者在外汇及其他投资活动中务必保持警惕。
近日,马来西亚彭亨州发生一起网络投资诈骗案,一名公司经理因轻信WhatsApp上的虚假投资承诺,损失高达70.3万令吉(约合15万美元)。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,提醒投资者在参与外汇及其他投资活动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