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中美元首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關稅的去年12月,中國終結了連續拋售美債的勢頭,中日兩大美債持有國雙雙增持,但美國以外地區投資者拋售美債的規模刷新了最高記錄。 美東時間15日周五,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
在中美元首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關稅的去年12月,中國終結了連續拋售美債的勢頭,中日兩大美債持有國雙雙增持,但美國以外地區投資者拋售美債的規模刷新了最高記錄。
美東時間15日周五,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(TIC)顯示,去年12月,海外持有者拋售美國國債773.5億美元,是11月拋售規模132億美元的5.8倍多,創造了1978年1月有記錄以來最高單月拋售記錄。
12月海外投資者也在拋售美股和美國企業債,機構債略有增加。
12月美國國際資本大幅流出,與前月形成鮮明反差,當月凈流出331億美元,11月凈流入規模由310億美元上修為 321億美元。12月美國長期資本凈流出 483億美元,11月凈流入規模376億美元下修為320億美元。
不過,主要美債持有地區12月大多增持。12月中國(內地)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21億美元,增至1.1235萬億美元,穩坐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地區寶座。這是中國七個月來首次增持美債,也是在一年多來最大力度拋售之後重啟買入。
去年11月,中國減持美債175億美元,不但是連續第六個月減持,而且持倉創一年半來新低,減持規模為14個月最大。去年中國共有四個月減持幅度超過100億美元,除了1月,9、10、11連續三個月也都是如此。
TIC報告還顯示,12月日本的美債持倉環比增加57億美元,增至1.0423萬億美元,連續兩個月增持。11月,日本剛剛終結了連續三個月減持,持倉走出了近七年最低谷。
在十大美債海外持有地區之中,12月僅有巴西持倉環比下降,當月減持83億美元,已經連續四個月減持,但總持倉排名還在第三位。曾被海外視為中國持美債離岸中介的比利時12月增持127億美元,連續四個月增持,增持規模在十大海外債主中排第二位,僅次於英國。英國當月增持140億美元。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12月也都增持。
持倉排第11位的沙特12月同樣增持,持倉環比增加17億美元,止住了連續兩個月持倉下滑的勢頭。去年8月和9月,沙特的月度持倉接連創歷史新高,兩個月合計增持93億美元。除了1月、10月和11月,沙特去年九個月均在增持美債。此前分析稱,在中日均拋售之際,沙特增持可能是希望向特朗普展示,沙特是美國多麼好的朋友。
12月法國持倉劇減207億美元,在TIC報告列出的主要海外持有者中拋售力度最大,但11月法國曾增持220億美元,月度增持規模創自身最高紀錄,當月持倉也創自身新高。
以下TIC截圖展示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主要國家地區每月持有美債規模,單位為10億美元。
外部壓力緩和 中國持美元資產回升
去年路透和彭博報道均曾提到,中國的美債持倉創新低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行動有關。
中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外儲是美元資產,其中多數是美國國債。在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美債持倉連續下降的同時,中國的外儲餘額去年曾經歷三個月連降,在11月止住跌勢後,已連續兩月回升。
今年初中國外管局公佈,去年12月末,中國外儲餘額約為3.0727萬億美元,較2017年末減少672.37億美元。12月黃金儲備環比增加32萬盎司,為2016年10月以來首次增加。
12月外儲數據公佈後,外儲連月回升表明央行基本沒有通過外匯儲備干預人民幣匯率。美聯儲加息周期可能提前結束,美元震蕩下跌,再疊加中美和談預期增強,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。
去年9月,中國外儲餘額年內首次跌破3.1萬億美元。數據公佈後,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指出,外儲受到兩大影響,一是人民幣匯率走弱產生了一些資金流出的壓力,二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債估值下降、價格下跌,歐洲央行退出寬鬆也導致歐債跌價。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